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是报道国内肝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交流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肝病新技术的重要发展并开展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为肝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科技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肝病的诊治和预防研究水平。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会
出版部门: 《肝脏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170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775/R
邮发代号: 4-61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肝脏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8-1704
- 国内刊号:31-1775/R
- 出版周期:月刊
-
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在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应用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主要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特征的慢性肝脏疾病.......
作者:秦静;惠起源;党永林 刊期: 2017- 07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指存在肝细胞脂肪变的影像学或组织学依据,并能除外过量饮酒、药物或遗传性疾病等可导致肝脂肪变的其他病因,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及肝硬化和隐源性肝硬化[1].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NAFLD在全球人口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至10%~33%,在胰岛素抵抗(IR)表现的人群中的发病率达75%~100%[2],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
作者:沈姞;许乐 刊期: 2017- 07
-
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临床研究进展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影响全世界约3%的人群,尤其40岁以下人群的感染率更高.长期的慢性HCV感染进展为肝硬化的概率约为5%~15%,进展为肝细胞癌(HCC)的概率约为2%~4%,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及心理负担[1].......
作者:王莲;赵俪梅 刊期: 2017- 07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世界肝病相关致病和致死主要的原因之一[1].2013年有报道称我国NAFLD流行率约为15%,在北京等发达地区的调查显示NAFLD流行率高达35.1%,在肥胖儿童中甚至可以达到68.2%,NAFLD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2].......
作者:黄玲;欧强 刊期: 2017- 07
-
肝脏PEComa 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女性,44岁,发现肝脏占位半月余.既往史:8年前卵巢囊肿剥除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Barrett食管病史.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部平、软,无压痛,肝区无叩击痛,肝浊音界存在,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CEA5.19,其余阴性.......
作者:方静怡;朱正鹏;李凯;罗锦 刊期: 2017- 07
-
干细胞来源的肝细胞:研究HBV感染的前景广阔新工具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常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引起进行性肝脏疾病的主要病因.遗传特征研究发现,HBV的复制周期特异性地依赖于宿主物种类型及其肝细胞.......
作者:施建平;金银鹏 刊期: 2017- 07
-
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新进展——定义、发病机制及临床管理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组由慢性肝病为基础、急性肝内外损伤为诱因,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早期高死亡率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尤其是肝外器官衰竭是ACLF区别于急性肝衰竭的本质所在.......
作者:曹竹君;谢青 刊期: 2017- 07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即将到来的药物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的慢性肝病,已成为西方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而在中国其发病率也有不断攀升的趋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作为NAFLD进展性亚型,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1],从而增加肝脏相关死亡风险.......
作者:唐颖悦;唐洁婷;茅益民 刊期: 2017- 07
-
特异质性药物性肝损伤相关的胆管缺失和胆管消失综合征:少见且预后不良
不同病因导致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常出现小胆管的破坏和消失.其中药物性肝损伤是导致胆汁淤积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胆管大面积严重破坏,甚至消失,则称为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1].......
作者:赵红;谢雯 刊期: 2017- 07
动态资讯
- 1 肝肺综合征
- 2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NF-α、IL-1B、IL-2、IL-4和IL-6测定及意义
- 3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硫普罗宁治疗肝硬化30例
- 4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血友病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 5 肝移植术前评估及其适应证--美国肝病学会推荐意见
- 6 INFα-2b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 7 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80例临床分析
- 8 B超、CT检查在原发性肝癌首诊中的作用
- 9 腹腔结核性脓肿误诊为肝脓肿1例
- 10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前后血T细胞亚群和尿 CMV DNA 变化
- 11 DILI研究领域热点:新研究和临床突破
- 12 实验性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脂联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 13 肝穿刺对鉴别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药物性肝损伤的价值
- 14 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
- 15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BCP区A1762T/G1764A变异株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 16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 17 HCV NS3蛋白酶及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18 甲胎蛋白在现阶段我国肝癌早期诊断筛查中仍有价值
- 19 应用新造影剂的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实质性肿块诊断效果对比
- 20 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临床研究现状